
紅魽魚篸 俗稱: 紅甘 紅魽學名Seriola purpurascens ,屬於魚參科魚類,分佈於台灣四周、日本東北地方以南。體長可達1.5公尺,體形與青魽相類似,但較肥短,體色略帶褐色 青魽體型比較瘦長 紅魽的產卵期在3-7月,稚魚、幼魚常附著於流藻 是鰤屬4種之中體型最大的
紅魽是非常美味的高級魚,不過有些日本的老饕認為它的味道比青魽稍微遜色。其實在萃取物成分的遊離氨基酸中,兩者之間的含量呈現顯著差距的只有組氨酸(紅魽286毫克,青魽1160毫克),而麩氨酸、甘氨酸、離氨酸也有若干的差別,然而這是否造成了味道之差的原因,仍有檢討之餘地。紅魽味道最鮮美的季節在秋天,其中以2-3公斤左右的中型魚最為美味。尤其在台灣盛秋之後,由於海域溫度下降,魚體充滿了脂肪,生魚片一入口,沒有魚參科魚的那種無味的脆身,而是現出圓實、美味留香的高級魚感,怪不得台灣客喜好紅魽腹
紅魽是非常美味的高級魚,不過有些日本的老饕認為它的味道比青魽稍微遜色。其實在萃取物成分的遊離氨基酸中,兩者之間的含量呈現顯著差距的只有組氨酸(紅魽286毫克,青魽1160毫克),而麩氨酸、甘氨酸、離氨酸也有若干的差別,然而這是否造成了味道之差的原因,仍有檢討之餘地。紅魽味道最鮮美的季節在秋天,其中以2-3公斤左右的中型魚最為美味。尤其在台灣盛秋之後,由於海域溫度下降,魚體充滿了脂肪,生魚片一入口,沒有魚參科魚的那種無味的脆身,而是現出圓實、美味留香的高級魚感,怪不得台灣客喜好紅魽腹
紅魽 紅分佈於溫熱帶海域,為台灣沿近海可捕獲之重要經濟魚類,其人工種苗繁殖在台灣已行之多年,亦獲成功 所以也成為 海釣池裡的基本魚種之ㄧ 台灣產的紅魽多為內銷 除了內需市場需求大之外 外銷的比例較小 另外台灣拜水產養殖技術 獨步全球 紅魽的種苗繁殖也是大有成效 但其魚苗主要市場在日本,而日本公司大都收購海南島及越南所採天然種苗進行蓄養,然後再以活魚船載運至日本放養。平均天然魚苗之成長,較台灣人工繁殖要早兩個月的時間,因此台灣生產出來的人工魚苗,日本市場興趣缺缺,也造成了海南紅魽苗的熱賣,不僅銷往日本市場,大陸沿海也有許多養殖區如饒平、陽江等地直接養成大魚後直銷日本、韓國市場。海南地區為保護紅魽魚苗產業,更實施限制魚苗出口的額度,限額由之前每年兩千萬尾欲縮減為一千萬尾 因此紅魽的種苗及成魚 都是以台灣市場為主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